金屬粉末注射成型的歷史與現(xiàn)狀
time:2024-12-20Views:220 Author:Best Seiko金屬粉末注射成型(Metal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,簡稱MIM)是一項集現(xiàn)代塑料注射成型技術與粉末冶金工藝于一體的新型近凈形成型技術。這項技術不僅繼承了粉末冶金零件的高致密性和優(yōu)良的力學性能,還克服了傳統(tǒng)粉末冶金在制造形狀復雜零件方面的局限性,同時發(fā)揮了塑料注射成型在制造形狀復雜零件方面的優(yōu)勢,并避免了塑料零件在力學性能方面的不足。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技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,而它的興起和發(fā)展則與多個關鍵事件和技術突破密不可分。
歷史背景
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,最初它被用于制備陶瓷火花塞。在隨后的幾十年里,這項技術也主要應用于陶瓷粉末的注射成型。然而,直到1973年,美國加州Parmatech公司發(fā)明了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技術,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生產中,這項技術才開始嶄露頭角。1979年,Parmatech公司研發(fā)的兩件金屬粉末注射成型制品——飛機用純鎳螺紋密封環(huán)和火箭用鈮基燃料推進器,榮獲北美粉末冶金聯(lián)合會頒發(fā)的兩項大獎,這標志著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技術正式進入工業(yè)化應用階段。
進入80年代,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(fā)展。1980年,Jr.Wiech和E.Raymond提出了[敏感詞]個實用化金屬注射成型專利。在80年代中期,超高壓水霧化和高壓惰性氣體霧化技術解決了原料粉末粒度問題,而黏結劑成分和脫脂工藝的改進顯著縮短了脫脂周期,從而增強了金屬注射成型技術的競爭力,使其進入蓬勃發(fā)展時期。此外,通過成功解決高性能材料的成形問題,金屬注射成型技術進入了制造技術的前沿領域。
1985年以后,美國金屬注射成型生產的年增長率達到了30%。1986年,日本Nippon Seison公司引進了Wiech工藝,并開始生產金屬粉末注射成型零件。據(jù)1988年報道,當時已經(jīng)成功制備了重2.5kg的渦輪盤和6.8kg合金件的大型零件。1990年,以色列Metaior2000公司引進了Parmatech技術,并迅速將其應用于醫(yī)療植入物、精密工具和復雜幾何形狀零件的生產中,極大地拓寬了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技術的應用領域。同年,歐洲也迎來了金屬注射成型技術的快速發(fā)展,多家企業(yè)開始投資研發(fā),并成功將這項技術應用于汽車、電子和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。隨著全球范圍內對高精度、高性能零件需求的不斷增長,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技術逐漸成為了制造業(yè)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進入21世紀,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技術更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(fā)展機遇。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,新型合金粉末的研發(fā)使得金屬注射成型零件的性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。同時,數(shù)字化、自動化技術的融合應用,使得金屬粉末注射成型過程更加精準、高效。如今,這項技術已經(jīng)廣泛應用于從微小精密零件到大型復雜結構件的制造,為全球制造業(yè)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。未來,隨著技術的不斷創(chuàng)新和應用的持續(xù)拓展,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技術必將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Pre:MIM加工技術的應用領域
Next: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性能與成本
Copyright: Shenzhen Bes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., Ltd.|Metal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factory, manufacturer, customized company, supplier, process parts 粵ICP備18054342號